4月18日,记者来到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时,铸锻公司机械模型厂木模型工吴何庆正在操作台仔细端详模型。
自1984年参加工作以来,吴何庆一直奋战在机械模型厂生产一线,只是普普通通的模型工。但就在这样基层的岗位上,他先后设计和制作了多种高精尖机械产品的模型,为企业创造巨额经济效益的同时,还为企业代表中国出口铸件产品保驾护航。
在业界,吴何庆被称为模型空间里拥有七窍玲珑心的“魔术大师”,同行无不赞叹:“八年能出一个模型工,十八年也出不了一个吴何庆!”
零起步成长为独当一面高技能人才
1984年,吴何庆被分配到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,师从模型技师李德春。一进厂,李师傅就教导他说:“模型工讲究手上的功夫,活儿好不好,铸件就是答案。”李师傅还告诉他:“模型工靠的是空间思维能力,任何一个零件都可以通过模型来实现,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出的。”
师傅的话激起了吴何庆对模型工做的浓厚兴趣。为了夯实自己的理论基础,弥补学历不足,当时还十分年轻的吴何庆自费购买了十多本模型制作书籍,白天跟着师傅学习操作技能,晚上潜心钻研理论知识。
模型制作不同于一般机床操作,对模型工的立体空间思维和全局敏感度要求非常高,许多新入行的员工常常耐不了寂寞,干不了几年便抽身而退。而吴何庆却凭着灵巧的双手、勤学多思的头脑和肯于钻研的精神逐渐成长为同行中的佼佼者。面对各种模型制作难题,他善于及时总结经验,博取众家之长,逐渐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操作方法。
精益求精为出口铸件产品保驾护航
av63的机壳是风力发电机的重要组成部分,此模型原由某公司提供,但经此模型铸造后的产品质量、精度均不能达到目标要求。
2012年,该模型将原来的组芯模改为工厂从未生产过的实样模,这下可让机械模型厂的技术人员犯了难。
此时,“有难题就找吴何庆”早已成为了模型车间的一句口头禅,吴何庆当仁不让地接下了这一攻关难题。经过认真研究与试制实验,吴何庆创造性地将老工艺与现代工艺完美结合,将模型的内部中空部分采用钢骨架,以加强模型的稳定性,外部则利用多层夹板和木材以固定外观形状,从而既满足了模型强度,又保证了外观的光洁度,得到了客户的一致好评。
2014年4月,在武重集团新产品风电轮毂类模型的项目攻关试验中,吴何庆以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对模型制作原理进行数次研究分析,一一找出了影响模型制作的重要因素,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防范措施,最终通过仿样和泡沫模确定了制作方案,大大缩短了产品的制作周期,提高了模型质量与产品合格率。
(作者: 编辑:徐蕾)